2007-12-26

劏雞還神

試過送人禮物後發覺捨不得而想取回嗎? 聽過從前一些母親把孩子送了給別人後又要領回嗎? 你會說: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但是,我很明白那心情。

不久前,靈高叔叔寫了一篇文章要在蘋果日報發表,我受託把文章修飾一下及起題。我在文首文末加了一個真實的小片段,把文章起名為《劏雞還神的寄託》。文章刊登後,我竟不時想起這個送了給人的孩子。所以我做了一個很無聊的決定: 把我寫的部分放回自己的網誌去。如下。
******
區議會選舉結果公佈後的第二天,當工程師陳啟遠在康怡選區謝票時,其中一位不認識的街坊說:「知道你當選後,我第一時間劏雞還神。」

我無法不被這位善良的街坊感動。「劏雞還神」這民間傳統,看似無甚特別,但它象徵着一連串的特殊意義: (一) 一般人只會在面對重大難關時,才會求神保佑,可見街坊認為區議會選舉對她支持的民主派而言是個大難關; (二) 一般人只會為家人「劏雞還神」,可見街坊認為這個民主派區議員,像家人一樣與自己「同坐一條船」; (三) 選舉前,街坊必定是有強烈的無力感,卻同時熱切渴求改變; (四) 對於今後的地區改革,街坊抱有積極的期望,而且樂於進一步參與。

回想區議會投票日早上,我跑到康怡選區,替陳啟遠助選。…… (下為靈高叔叔的創作,從略)

執筆之日,還未知港島立法會補選結果如何。我知道文首提及的善良街坊,一定會投票給真正支持普選、以真心良心追求公義的候選人。我也衷心期望,她得知補選結果後可以又一次「劏雞還神」。
******

2007-12-16

污染指數創新高的政治文化


(刊於2007年12月12日信報「專業眼」)

香港電台正在舉行「2007聲音檔案選舉」, 說要選出今年十個最觸動港人神經的聲音檔案。那份候選名單, 包括了以下檔案: 教院 “You will pay” 施壓事件、馬力「肉餅論」、特首曾蔭權「民主即文革論」、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威嚇地鐵行政總裁、李柱銘被建制派誣害事件、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侮辱陳方安生「忽然民生」等等。看罷名單, 教人心寒 ─ 回歸才不過十年, 從前較為文明的政治生態與議會文化怎麼都蕩然無存了? 怎麼換來了愈演愈烈並且有組織的語言暴力、骯髒攻擊? 怎麼連政府都要使用此等手段? 這是否一而再的告訴香港人: 沒有人民授權的香港政府, 正在加速摧毀香港人一直珍視的香港核心價值?

利益壓倒是非的大氣候
想起日前出席了一個「選舉回顧及民主發展」的研討會, 與會的學者認為在剛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與立法會補選中, 最令人憂慮的, 不是民主陣營的勝敗, 而是清楚看到在政府、建制派、「歸邊」傳媒三位一體上下聯手的情況下, 香港的政治及社會大氣候正在劇變 ─ 向政府與建制派靠攏, 並急速「去文明化」。香港人不停地被灌輸「親建制有着數」、「反抗無前途」的訊息, 思想不成熟的人與年青人最易受影響, 是非判斷的能力愈來愈弱, 以致對社會上的種種不公平甚至是加諸他們身上的箝制都變得無動於衷。

這種大氣候的營造, 可說是周密而全方位的。例一: 區議會選舉提名期間, 田北俊威嚇地鐵行政總裁, 已經是涉嫌違反《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第七條, 田北俊還身兼立法會議員及旅發局主席的重要職位, 令事態加倍嚴重; 但如此衝擊法治與廉潔選舉之行為, 卻無論是特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以致選管會主席彭鍵基, 都沒有作出一句正式的譴責。例二: 區議會選舉當日, 建制派蔡六乘的助選團在黃大仙龍星選區包圍票站及立法會議員梁家傑與該區候選人譚香文, 可能導致市民未能進入票站投票, 涉嫌違反《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第十三條, 但同樣地林瑞麟局長及彭鍵基主席都沒有正式譴責。例三: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前,有傳媒報導指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發電郵要求高官支援葉劉淑儀; 政務司長辦公室最初只說不評論政府內部通訊,後來唐英年突然否認曾發出電郵,特首曾蔭權亦罕有地為唐澄清並無其事; 彭鍵基只表示官員對候選人應持平,不能動用公共資源助選,卻拒絕回應對選舉的影響及罰則。例四: 補選前,政府新聞處公然將葉劉淑儀與林瑞麟局長會面的相片發送傳媒,明顯是以公共資源為個別候選人助選; 唐英年反駁指這是一貫做法,而同樣地林瑞麟局長及彭鍵基主席都沒有正式譴責。例五: 陳方安生勝出立法會補選後,特首不顧禮節地拒絕致賀,然後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理據欠奉下在立法會攻擊陳方安生「忽然民生」,事後記者問他會否向港島區十七萬選民致歉時,他還反問記者是哪間報館; 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坐視不理,而民建聯譚耀宗更對曾德成的言論評為「沒有所謂」。

這些事件,是否暗示着: 一. 政府官員可以違反法律; 二. 只要你靠攏政府, 你同樣可以違反法律; 三. 政府處事可以不必公平; 四. 議會文明可以隨意踐踏; 五. 民選議員所代表的民意與授權可以被沒有民意授權的特首及官員蔑視; 六. 行動及語言暴力是被容許的, 只要你是建制派。

港人應嚴正遏止歪風
這一切,都正在嚴重破壞着香港百年來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 ─ 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若明天的香港,連這些核心價值都保衛不住,還可以剩下甚麼? 那時候的香港,經濟會更好還是更差? 民生會更好還是更差? 若我們今天誤信「事事順從有前途」,明天恐怕連開口發聲的機會也不會再有。你不介意嗎? 你的子女又如何?只有我們都保持警惕,積極參與監察政府,善用投票與投訴的兩大權利,我們才有望遏止歪風,讓香港重返正途。希望「2008聲音檔案選舉」, 不再令人心寒。

2007-12-02

金鳳

(刊於CUP 12月號)
上星期授課時,學生問:「如果所有品牌都按你所說的品牌建設方程式去做的話,會否最終大家都失去了個性?例如一間茶餐廳之所以受歡迎,很可能是因為伙計與顧客之間已變了朋友關係; 若茶餐廳搞品牌建設,會否變了冷冰冰的一間連鎖快餐店?」說的時候學生一臉憂心的樣子,不知是不是在想着自己心愛的茶餐廳。

已連續站着講課兩句鐘的我,聽到「茶餐廳」三個字,精神為之一振,彷彿已喝下了一杯熱咖啡。先跟學生們分享我的「茶餐廳體驗」。我過去兩年較常光顧的一家茶餐廳,是灣仔春園街的金鳳。這是一家年逾半百的老店,雖然不是百年 ─「百年老店」四字可真是一大賣點,就像一些外國品牌把 "since 19XX / depuis 18XX/ dal 17XX" 包含在標誌內一樣,暗示着「經得起時間考驗與汰弱留強定律篩選的優秀產品」,又甚至「按謎一樣的家傳秘方製造」。留意,人家只是「暗示」,若他沒說明,則一切皆源於你的想像。你光顧之前,難道會查證一下這「百年老店」的百年歷史,看看她到底是真的代代相傳屹立不倒,還是百年前創立卻站不住腳而倒閉,不久前才被外人買下名稱從新經營,與「經得起時間考驗與汰弱留強定律篩選的優秀產品」毫無關係?

扯遠了。回到金鳳。為甚麼愛光顧金鳳? 是位置特別優越嗎? 不,若非要開會我是甚少到灣仔的,而春園街則是一條窄得過份卻由早到晚人逼人車貼車,中間還有一座公厠的小巷。是她的裝潢特別有品味嗎? 不,她只保留了一點七十年代茶餐廳的原素,例如醜陋得可愛的食物畫,但其餘的裝修已改得跟普通茶餐廳無異(說到懷舊裝修,最無敵的還是油麻地美都)。是店內環境特別令人舒適嗎? 不,她與春園街一樣窄得過份; 去年冬天與朋友到那兒吃東西,我們都穿着大褸,坐在那二人卡位裏,不算胖的我們卻有三分之一的身體飛了出外面,更要不停閃避那在我們頭頂飛來飛去的出爐麵包與滾熱啡茶; 地面很髒,因伙計抹檯時都把桌面的食物碎掃到地上。是食物特別精彩嗎? 不,她最馳名是無冰凍飲,但我是不喝凍飲的; 她的啡茶與菠蘿包都不算十分突出,雞蛋也經常不太新鮮。是服務特別周到嗎? 別開玩笑了,伙計都有點兇神惡煞,更曾把半杯奶茶倒在我手上,還要罵「你睇住呀」;與外國朋友光顧,結帳時朋友遞上十元小費,收銀的女士卻冷冷回一句「我哋唔收貼士嫁!」弄得朋友問我「我做錯了甚麼?」

那我為甚麼還光顧金鳳? 就是因為愛金鳳啊! 她的一切缺點都變了特點,變得可以包容。但我認為她還是應該馬上進行品牌建設,因為顧客的忍耐力也是有限的,不知哪天一覺醒來會「滿額」,而我們必須趁「滿額」之前把品牌建設妥當,把品牌與顧客的關係深化、昇華。

學生的擔憂,其實不會發生。品牌建設方程式雖然一樣,但那些「變量」(variables)卻是各自各精彩。愛金鳳是一件事,卻不是自願去愛她的種種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不應也不能成為她的品牌個性與賣點。她應該: (一)強化七十年代原素; (二)擴闊卡位,及把中間的圓檯都改為卡位,令客人坐得舒適一點; (三) 保持地面清潔,嚴禁把垃圾掃到地上; (四)提高食物質素,材料必須新鮮; (五)培訓伙計,強制他們提供優質服務,而非只關顧熟客。這樣一來,金鳳與所有新舊顧客之間的關係都會得到提昇,也不會變了冷冰冰的一間快餐店。

想想巴黎的雙叟咖啡店(Les Deux Magots,品牌創於1813而咖啡店創於1914),巴塞隆拿的Els Quatre Gats (於1897年開業),里斯本的Cafe a Brasileira (創於1905) 與Pasteis de Belem (創於1837),你自會明白品牌建設的力量。誰說山雞不能變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