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3

盛滿一樽回憶



(刊09年5月Cup雜誌)

Eileen的家,像一間畫廊多於住家。每面牆壁上都是她的油畫、水墨畫,飯廳地櫃上是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酒樽畫作,客廳大櫃中又有幾十個畫好了的酒樽,還有一個作畫室及一個存放作品的房間。

傳媒愛描述Eileen(陳綺妮)為酒樽畫家,這兩三年間對她的報導都聚焦於她五彩繽紛的酒樽畫作上。這也可以理解,酒樽畫對大眾而言較新鮮有趣,視覺效果也較特別,傳媒自然愛報導。

因惆悵而起
但其實Eileen的藝術之路源於水墨畫。Eileen早年師從林逸之學習水墨畫,國畫中以「意」為尚的藝術哲學令她對藝術、對世界、對自己都有了全新的一番認識,從此踏上了畫家之途。曾在美國留學的Eileen,銳意於水墨畫創作中混入西方藝術原素與現代手法;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孕婦圖」與「禿子吹髮圖」便是當中的精彩例子。

酒樽畫卻是出於偶然。Eileen素來愛跟朋友聚餐與飲酒; 在某一次聚會席散之後,她望着一堆空酒瓶,想到剛才的鬧哄哄與眼前的冷清清,再想到那些空酒瓶即將成為垃圾,竟惆悵莫名。我不是藝術家,但這種藝術家的敏感心情,我大概明白,尤其是喝了酒之後。於是,她把幾個較漂亮的酒瓶帶回家,在上面畫下了聚會點滴。

珍惜曾發生過的
一畫,便停不了。朋友見到後愛不釋手,紛紛把酒樽畫據為己有,令Eileen要不停的畫以滿足友好的需求。後來,作品開始在會所與酒店展出; 2008年Eileen更在牛棚搞了個名為「Bottlemania」的展覽,讓更多人可與她分享在空瓶子上循環再生的回憶與情感。這個與眾互動的經驗又引伸為另外一些更有趣的創作,好像她剛於四月在九龍某商場中,與一群小朋友與他們的家人,一起以舊水樽創作出一件大型藝術品。對生命中點點滴滴的珍惜,不單是對小朋友與家長很好的「公民教育」的一課,我相信特區政府更應該學一學。

「美好的東西總是一閃即逝,我想用斑斕色彩將人與情留住。」Eileen說。所以她也順其自然的從水墨畫家變為現在市場所認識與歡迎的「酒樽畫家」。品牌定位這回事,有時是按自己的理想而定,有時是按自己的能力而定,有時是按市場虛位而定,更多時是邊走邊定。就如一個人所走的路,有多少是掌握之中又有多少是意料之外? 不能不說是玄妙。

(註: Eileen將於5月23日下午二時起於赤柱廣場舉行展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