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2

咬緊牙關度小月




(刊08年12月 CUP雜誌)
千山萬水跑到台南,中途還要搭錯車誤闖台中再折返,為的是度小月。最初以為度小月是人名。馬上聯想到尚小雲 ─ 會不會是如尚小雲般、歷盡清末民國與中共三代風塵的京劇藝人? 尚小雲可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與程硯秋、梅蘭芳與荀慧生齊名; 在《尚小雲往事》中,章詒和寫這位清初藩王南平王尚可喜的後裔「從七所宅院、萬貫家財到三隻碗、六根筷」,正是大夢一場的夢裏人。那麼這位「度小月」,即使沒有那麼傳奇、扮相沒有尚小雲般清麗出塵,打個五折也應該很「可觀」吧?

麵香中的魚腥味
真是神經病。原來度小月並非人名。話說清光緒年間,祖籍福建漳州的漁民洪氏芋頭公,二十多歲那年,於夏秋颱風季節無法出海,為了生計乃挑起擔子到台南水仙宮廟前賣麵 ─ 那向漳州老鄉學做的麵食 ─ 是為「擔仔麵」。洪公乾脆自稱「度小月」,意思是以賣麵來捱過(「度」)艱難的捕魚淡季(「小月」)。

噢,這個誤會也真是過份美麗。名字原來是一個充滿草根搵食精神與濃烈海水魚腥味的現實生活投影。

洪公開始賣麵那年是光緒甲午年(一八九五),台灣給割讓予日本。後其子洪再來自立門戶於中正路; 至第三代洪振銘將祖業發揚光大,「度小月擔仔麵」成為名聞全台的品牌; 現這「百年老店」由第四代洪秀源接續經營,分店開到台北去了。洪公當年賣麵原只為「度小月」,可曾想過今天「度小月」幾乎成了「台南」的代名詞?

記得留一口
走在台南街頭,四處都見賣擔仔麵的店舖。想想當年與洪公一樣被迫賣麵糊口的漁民,恐怕滿街滿巷; 若都能經營至今,當然也就全都可以在店門外掛上黑底金字「百年老店」的大牌匾。為甚麼只有「度小月」可以成為經典品牌,經典得兩年前給編定為國小教科書指定內容,要把「碗裏飄出肉燥的香味,黃黃的油麵上,放了綠綠的香菜和紅紅的蝦子,嘗起來既鮮美又可口,真是色香味俱全」植到台灣孩子們的腦袋中? 經典得從蔣經國到李登輝、陳水扁、宋楚瑜再到馬英九,都要來光顧?

應是對自家品牌那份尊重,令歷代掌門人都嚴謹地做好每個細節,麵的份量與煮的時間、肉燥的溫度濃度、高湯要用甜蝦頭熬成、碗要用熱水溫過…… 彷彿洪公時時刻刻都還在店內某處監場。他們在名片上寫上「士農工商在此聞香下馬」,那自信可是百年功夫。在他們設計別致的網站內,還特意標明「度小月擔仔麵的吃法」: 一、先用筷子撥一撥肉燥使之均勻分布; 二、用力吸一口氣聞一聞麵香; 三、喝一口湯; 四、開始吃,切忌大口吞下,記得留一口湯結尾。能不感動嗎?

洪公啊洪公,香港眼前這個「小月」,該怎麼個「度」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