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2007年9月CUP)
這是沒有詩人的世代。但是, 一個優秀的品牌設計師, 不能不是一個詩人。
品牌建設中極重要的一環是品牌識別(Brand Identity); 而在品牌識別的眾多項目中,焦點必然是標誌(Logo)設計。一個品牌的標誌,就像一個人的面孔一樣,是消費者最先接觸到又最常接觸到的視象。相由心生,正如人的面孔反映了人的品格性情,品牌的標誌亦反映了品牌的精神、信念與個性。所以標誌設計被公認為平面設計中難度最高而要求最嚴謹的一項,非一般設計師所能駕馭。這解釋了為何很多大品牌願意花上百萬的費用去設計新標誌。
標誌設計之難,在於要從品牌的精神面貌中發掘出最重要的那一點,再將它化為形象,以最精簡的點、線、面表現出來。這藝術就如作詩。一首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一首十六字令更少四字,詩人往往要在這短短的篇幅裏,包容一個上下數千年、跨越天上地獄與人間的世界,與他那激盪的心靈。所以,標誌設計師跟詩人一樣,愛運用「意象」與「典故」,以最小篇幅表達最多內容。
先說「意象」。袁行霈先生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觀的,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就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時它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經過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和篩選,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 另一方面,又經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經過這兩方面加工的物象進入詩中就是意象。詩人的審美經驗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那個意的內容。因此可以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載《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就以古代送別詩為例,常用的意象有長亭、短亭,陽關、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楊柳,青燈、美酒等; 其中的「長亭」與「南浦」特別有代表性。古代的交通,中原與北方主要靠陸路,南方則多靠水路。於車馬道旁,早在秦漢時便開始置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行旅休憩及送別餞行之用,故「長亭」便象徵了依依送別的情景,多見於中原與北方詩歌。南方的詩歌,由於地理關係,多用「南浦」(南面的水濱或泛指河流分口登舟處)的意象帶出水路送別之情,最早大概見於屈原《九歌.河伯》的「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此後一代一代的詩人,承襲了這手法,不斷將離愁別緒加諸「南浦」這意象上。(程郁綴《唐詩宋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所以,每當我們在詩詞中看到「長亭」或「南浦」二字時,腦海便自動投影出一雙好友或戀人於蕭瑟的黃昏話別的畫面 ─ 我的皮膚感受到夕陽的餘溫夾雜着西風的寒意,我見到淚眼相看,聽到馬嘶蕭蕭或水逝汨汨,還有風中隱隱傳來淒然的一句「好去莫回頭」。看,這樣用上兩字我便可省掉八十字,還可添一分含蓄。同樣地,在標誌設計中,我們愛用不同的意象去表達抽象概念,例如陰陽圖案代表平衡、圓形喻意完美、方形象徵大地、星星代表理想等。從前為新創建(NWS Holdings Ltd)設計標誌時,我便用了一面飛揚的旗幟帶出集團於業內的領導地位及前進的決心。
至於「典故」,指的是詩文中引用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文學名句等。與「意象」相比,典故作為歷史文化的沉澱,「濃度」更高,內涵更豐富,無論對寫作的還是欣賞的都是更高層次的要求。量化地比喻,如果用一個「意象」可省掉八十字,則用一個「典故」大概可省掉一千字,而且其「含蓄指數」更由丙級提昇至甲級。古典詩歌中,以宋詩用典用得最出神入化,好些作品幾近無一字無來處,二十字的五絕可承載四五個典故之多。用於標誌設計中,就是以圖像說故事,以帶出最多內容。數月前為「公共專業聯盟」構想標誌,推敲如何將「以專業智慧為港人監察政府施政」符號化時,首先想到眼睛(意象),進而想起埃及神話中的「賀魯斯之眼」(典故): 冥王之子賀魯斯,在與邪惡的叔父戰鬥時眼睛被撕碎,後來被智慧之神治癒,最終戰勝叔父並成功令父親復活,重建和平豐饒之國; 故古埃及人以「賀魯斯之眼」作護身符,象徵治癒重生、洞悉一切及正義戰勝邪惡。如此豐富的意涵彷彿天賜,「公共專業聯盟」的標誌就此敲定。跟傳媒介紹時,這「賀魯斯之眼」成了一個有趣話題。
品牌設計師怎能沒有詩人的敏感心靈與野馬般的想像力? 不過,我們與詩人的分別是,我們更須要製造話題。
這是沒有詩人的世代。但是, 一個優秀的品牌設計師, 不能不是一個詩人。
品牌建設中極重要的一環是品牌識別(Brand Identity); 而在品牌識別的眾多項目中,焦點必然是標誌(Logo)設計。一個品牌的標誌,就像一個人的面孔一樣,是消費者最先接觸到又最常接觸到的視象。相由心生,正如人的面孔反映了人的品格性情,品牌的標誌亦反映了品牌的精神、信念與個性。所以標誌設計被公認為平面設計中難度最高而要求最嚴謹的一項,非一般設計師所能駕馭。這解釋了為何很多大品牌願意花上百萬的費用去設計新標誌。
標誌設計之難,在於要從品牌的精神面貌中發掘出最重要的那一點,再將它化為形象,以最精簡的點、線、面表現出來。這藝術就如作詩。一首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一首十六字令更少四字,詩人往往要在這短短的篇幅裏,包容一個上下數千年、跨越天上地獄與人間的世界,與他那激盪的心靈。所以,標誌設計師跟詩人一樣,愛運用「意象」與「典故」,以最小篇幅表達最多內容。
先說「意象」。袁行霈先生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觀的,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就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時它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經過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和篩選,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 另一方面,又經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經過這兩方面加工的物象進入詩中就是意象。詩人的審美經驗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那個意的內容。因此可以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載《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就以古代送別詩為例,常用的意象有長亭、短亭,陽關、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楊柳,青燈、美酒等; 其中的「長亭」與「南浦」特別有代表性。古代的交通,中原與北方主要靠陸路,南方則多靠水路。於車馬道旁,早在秦漢時便開始置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行旅休憩及送別餞行之用,故「長亭」便象徵了依依送別的情景,多見於中原與北方詩歌。南方的詩歌,由於地理關係,多用「南浦」(南面的水濱或泛指河流分口登舟處)的意象帶出水路送別之情,最早大概見於屈原《九歌.河伯》的「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此後一代一代的詩人,承襲了這手法,不斷將離愁別緒加諸「南浦」這意象上。(程郁綴《唐詩宋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所以,每當我們在詩詞中看到「長亭」或「南浦」二字時,腦海便自動投影出一雙好友或戀人於蕭瑟的黃昏話別的畫面 ─ 我的皮膚感受到夕陽的餘溫夾雜着西風的寒意,我見到淚眼相看,聽到馬嘶蕭蕭或水逝汨汨,還有風中隱隱傳來淒然的一句「好去莫回頭」。看,這樣用上兩字我便可省掉八十字,還可添一分含蓄。同樣地,在標誌設計中,我們愛用不同的意象去表達抽象概念,例如陰陽圖案代表平衡、圓形喻意完美、方形象徵大地、星星代表理想等。從前為新創建(NWS Holdings Ltd)設計標誌時,我便用了一面飛揚的旗幟帶出集團於業內的領導地位及前進的決心。
至於「典故」,指的是詩文中引用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文學名句等。與「意象」相比,典故作為歷史文化的沉澱,「濃度」更高,內涵更豐富,無論對寫作的還是欣賞的都是更高層次的要求。量化地比喻,如果用一個「意象」可省掉八十字,則用一個「典故」大概可省掉一千字,而且其「含蓄指數」更由丙級提昇至甲級。古典詩歌中,以宋詩用典用得最出神入化,好些作品幾近無一字無來處,二十字的五絕可承載四五個典故之多。用於標誌設計中,就是以圖像說故事,以帶出最多內容。數月前為「公共專業聯盟」構想標誌,推敲如何將「以專業智慧為港人監察政府施政」符號化時,首先想到眼睛(意象),進而想起埃及神話中的「賀魯斯之眼」(典故): 冥王之子賀魯斯,在與邪惡的叔父戰鬥時眼睛被撕碎,後來被智慧之神治癒,最終戰勝叔父並成功令父親復活,重建和平豐饒之國; 故古埃及人以「賀魯斯之眼」作護身符,象徵治癒重生、洞悉一切及正義戰勝邪惡。如此豐富的意涵彷彿天賜,「公共專業聯盟」的標誌就此敲定。跟傳媒介紹時,這「賀魯斯之眼」成了一個有趣話題。
品牌設計師怎能沒有詩人的敏感心靈與野馬般的想像力? 不過,我們與詩人的分別是,我們更須要製造話題。
2 則留言:
Oooops, you designed PC's logo? I like it:) Simple, clear & impressive:)
Thanks Angel.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