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1

刀光劍影中重塑區議會

(刊於2007年11月19日信報)
執筆之日,正是區議會選舉前兩天,早上看報見到標題「區會選舉第一滴血,手握900票村長被斬」的新聞,受害者身中多刀情況危殆。本來,選舉前的一些恐嚇、舞弊、刑事毀壞案件屢見不鮮,早前讓全城嘩然的「田北俊威嚇地鐵行政總裁」事件便是教人不齒之例子。但是光天化日下發生如此血腥罪行,難免令我們驚愕,並要問一句: 這裏是香港嗎?

不知道月來這些負面新聞,會否進一步矮化區議會。區議會選舉投票率一直偏低,九九年為36%,0三年因七一效應投票率才增至44%。香港青年協會的最新調查顯示,半數受訪的十八至三十四歲青年不知道自己選區的區議員是誰(林瑞麟局長說「這不是個大問題」)。

受箝制的區議會
市民對區議會的不重視,自有因由。昨夜與愉景灣的現任區議員聊天,在議會工作多年的她點出了問題的根源:(一) 區議會只是諮詢組織,沒有決策權,議會的決定及建議政府經常不採納。就算政府0六進行過名為《區議會角色、職能及組成的檢討》的諮詢,但結果是到明年才推行小部分建議,並只局限於讓區議會舉辦地區康體文化項目與小型工程,完全無助於政府掛在口邊的「強化政府在地區管治方面的能力及更迅速地解決地區問題」。有承擔的區議員眼見建議一次又一次不被政府採納,自然會氣餒,工作熱誠與質素因而大受影響,市民對區議會就更不重視。
(二) 區議會職能受箝制,但議員若全面由直選產生,最少可以因其全民授權的合法性而給予政府一定的壓力,有本錢積極為市民爭取權益。可惜,區議會不民主的組成,令它失去認受性之餘亦失去與政府議價的能力,淪為橡皮圖章。今屆區議會有405個直選議席,卻有多達102個委任議席(即總數的五分一)。05年曾蔭權為說服市民接受其政改方案,曾提出分階段減少委任議席,至2016年全部取消; 但如今港府反口表明不會削減委任議席,被輿論批評為「向市民報復」。區議會的組成竟淪為特首的報復手段,利用委任議席加上保皇派的議席控制了區議會的意向,市民又怎可能重視區議會?
(三) 區議員月薪只有一萬七千多元,還不如一個政府初級文職人員。如此低薪,令這公職對高學歷的青年及中年人來說只能成為兼職,或只能吸引退休老人家,或變為富裕人士的聯誼活動。區議員工作質素談何提昇?

地方自治不如第三世界
真正的公民參與、公民教育,必然從地區事務開始,這已然是世界大潮流。政府更應使之制度化、議會化,所以區議會是一個最好最合理的平台。這方面的工作,香港政府實在嚴重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無論是先進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例如歐洲早在1985年於《歐洲自治憲章》(European Charter of Local Self-government) 中已強調「地方自治尊重原則」(Principle of Subsidarity),指地方事務優先由地方自治團體處理,只要地方有能力及有意願辦理,政府僅做輔助性或事後之介入及監督,高度尊重地方自治團體之自治權限。

發展中國家也在急起直追。印度班加羅爾民間組織Janaagraha Centre for Citizenship and Democracy的成功經驗,正是「公民參與」及「推動民主從地方開始」的一個優秀典範。Janaagraha以「改變印度的軌道」為使命,透過增進地方政府與人民、非政府組織、商界的合作,體現從下而上的民主,以改善城市的公共管治。Janaagraha成立後首個運動是公民參與地區財政預算,大為成功; 又透過為班加羅爾水務供應和下水道管理當局設置線上投訴管理系統,使地方政府變得更以市民為導向更貼近市民,人們對政府增加了信心,政府工作就變得更有效率。

地區行政地區話事
落後於世界大潮流的港府,應馬上改革區議會,以改善整體管治質素:
(一) 民主化: 取消區議會所有委任議席,恢復全面直選;
(二) 職能正常化: 提升民選區議會成為地區管理和社區策略發展的樞紐,增強「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決策職能,開放「地方行政督導委員會」予區議會參與決策,加強跨區及兩級議會的分工合作,設立獨立秘書處,強化區議員的角色;
(三) 問責: 區議會根據客觀標準,定期公布對各政府部門的表現評估報告;
(四) 公民參與: 增強地區決策透明度,全面讓居民直接參與策劃及管理地區事務;
(五) 多元化: 社區為本,鼓勵研究在環境改善、康樂文化設施和地區事務多樣化發展。

前幾天出席了「創建香港」主辦的中環海旁城市規劃設計比賽的頒獎禮。嘉賓林鄭月娥局長致辭時說,自己因多次出席這民間發起的活動而備受壓力。我們不能理解為甚麼官員因履行職責而出席如此有意義的民間活動會落得「備受壓力」,但身旁的朋友卻精警地回應:「這樣的城市規劃、海濱設計,其實應由中西區區議會名正言順來負責,而非由民間業餘性質地做。那樣,局長也省得天天『備受壓力』啊。」

3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Just want to send you regards and hope you'll continue writing...

Christine Hung 熊子弦 提到...

Thanks Wilson.

Angel Mandala 天使曼陀羅 提到...

"林鄭月娥局長致辭時說,自己因多次出席這民間發起的活動而備受壓力" - maybe she means her "conscience pressure"?:) She takes it as pressure cos it's her duty, not her own preference. Oh, she reminds me of Regina Ip's "confession" re Article 23?!